首页 >> 壶托榕

鄱阳湖湿地补偿改变人鸟挣食困局金刚鼠李

文章来源:金乡农业网  |  2022-07-07

鄱阳湖湿地补偿 改变人鸟挣食困局

3月4日消息: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每年有数十万只水鸟在此栖息,特别是白鹤最多时达4000余只,东方白鹳最多时达2800余只,分别占其全球总数量的98%和85%以上,是国际公认的“珍禽王国”。

为保护鄱阳湖这“一湖清水”,江西省近年来关闭了沿湖大量污染企业,实施退耕还湖、封洲禁牧、向候鸟投食、休渔期收网上岸等,沿湖群众和候鸟保护机构为保护鄱阳湖生态和候鸟栖息环境作出了不少牺牲。

如今,鄱阳湖水清了,鸟多了,但湖区群众的收入却更低了,生活更贫困了。记者在鄱阳湖了解到,许多湖区群众为了生计不得不另谋出路。目前,他们最迫切的期盼就是能够拿到政府的湿地生态补偿资金。

“人鸟争食”何时休

每当看见候鸟源源不断地飞到鄱阳湖越冬,永修县三角乡树下村渔民袁建平的心中总是一阵恐慌,他知道,一场“人鸟大战”在不久的将来又要上演了。

从2007年起,袁建平承包了毗邻鄱阳湖的50亩水域、开了三口鱼塘,每年放了数十万尾鱼苗,冬天临近时,当塘里的鱼已经长得很肥美了,就指望着春节卖个好价钱。而让他纠结的是,这个时候也正是候鸟到鄱阳湖越冬的时节,袁建平跟记者说:“成群成群的红嘴鸥和银鸥飞到塘里叼起鱼就飞就走了,特别是苍鹭和东方白鹳,嘴特别长,一两斤重的鱼一口就吞没了。”

袁建平说:“开始本想弄个天网捕鸟,但保护区的人说候鸟是受保护的,不准捕,否则就会摊上大事”。“那你怎么赶鸟?”记者问道。“试过用放鞭炮的方式驱赶,这个法子倒是管用,但这个塘赶了,鸟又飞到另一口塘去叼鱼了。一个冬天,我就在这三口塘之间来回折腾着,加上哪儿有这么多钱买鞭炮?一年下来,要损失上万块钱”。

在鄱阳湖区本来是可以种双季稻的,因为候鸟的到来,村民们只能改种单季稻。三角乡鄱湖村熊中洋说:“当双季稻的谷子成熟时,鸟就飞到湖里过冬了,还没等我们收割,成千上万的鸟就飞过来吃谷子,田里基本没有什么收成,干脆都不种双季稻了。我们原来还会在田里种些红花草作肥料,冬天撒籽后,鸟就飞来把种籽给吃掉,都白种了。还有,我们冬天在田间种的一些油菜、蔬菜等作物,鸟也会飞过来吃。”记者问道:“那你家的粮食够吃吗?”熊中洋说:“肯定不够吃了,只好外出打工赚点钱买米吃。”

近年来,鄱阳湖候鸟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人鸟争食”矛盾日益突出。目前,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机制还没建立起来,湖区群众没有其它的收入,只能“靠湖吃湖”,以挖沙、捕鱼为生,有的不法分子也铤而走险,采用布“天网”、麻醉、投毒等方式捕杀候鸟。

“洗脚上岸”的怎么补

采访中,无论是湖区群众、地方干部还是保护区工作人员等都呼吁,要先行在鄱阳湖进行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加大国家扶持力度,才能解决好“人鸟争食”的矛盾。

三角乡树下村村民袁自强说:“犁田后,田里的虫子都被翻出来了,我们刚把一季稻种下去,鹭鸟就在田里找食,把秧苗踩得东倒西歪的,我们曾经拍下了照片找到乡政府要求补偿,但一直得不到解决,只好自认倒霉”。湖区很多群众跟袁自强一样,都想不明白:我们对保护候鸟付出了这么多代价,为什么湿地补偿总是“光打雷不下雨”?

尽管江西是经济欠发达省份,但对鄱阳湖的生态补偿实践一直都没有停歇过。

从2011年起,江西省对鄱阳湖候鸟保护实行“一票否决”的同时,每年拿出100万元奖励“护鸟功臣”。2011年11月26日,由国家发改委、江西省政府以及亚洲开发银行联合主办的生态补偿立法与湿地生态补偿国际研讨会在江西召开,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共商生态补偿问题,为生态补偿立法建言献策。2012年8月,江西省财政厅和林业厅组成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政策调研组到鄱阳湖区,就当地湿地面积和保护现状、依赖湿地收入比例、群众生活状况以及湿地补偿范围、对象、标准等进行了调研。

在立法层面上,江西省2012年5月1日实施的《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中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建立健全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对依法占用湿地和利用湿地资源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费,用于湿地生态保护。对因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使湿地资源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给予补偿。同日实施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也规定: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湖区专业渔民因禁渔期造成生活困难的,应当给予必要的生活补助。这两个条例的执行和落实,为更好地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和候鸟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保护在此栖息的候鸟,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也付出了许多代价。2009年,管理局租赁了鄱阳湖内的朱市湖、常湖池和象湖3个湖泊,拥有长达20年的管理权,以防止当地渔民过度捕捞,为候鸟争取“口粮”。在原有的4个保护管理站基础上,管理局又设了7个保护监测站。在冰冻天气时,他们采购大批稻谷、玉米、小鱼干等进行人工投食,甚至还动用了直升机进行巡湖,拆除天网和投食,确保候鸟安全越冬。同时,还对鄱阳湖核心区内的大湖池、沙湖两个渔场的300余名村民在附近县城进行搬迁安置,让他们“洗脚上岸”。

期待国家层面“破冰”

湿地生态补偿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再分配,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如果操作不当,就会陷入“只说不做”、“知易行难”的困局。在湿地生态补偿逐步成为共识之后,“补给谁、补多少、怎么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基层干部、专家、学者都期待国家层面破冰。

“为保护湿地,保护候鸟,鄱阳湖周边的群众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亿元。但湿地生态补偿牵涉面广,情况复杂、难度很大”,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书记吴和平告诉记者:“鄱阳湖湿地无明显边界和标识,不像农田可以田埂作为界线。有些湿地有交叉、重叠、插花现象,甚至还有边界纠纷。如果依据湿地面积进行补偿,对湿地划界确权,那么矛盾会更加尖锐,影响社会稳定”。

吴和平的担心不无道理。鄱阳湖除了湿地范围界定难外,农民、渔民的身份是动态的,补偿对象很难认定,有部分农民也会下湖捕捞,有部分渔民有捕捞证,但已改行不再下湖捕捞。同时,渔民并没有湿地的权属,如果仅按湿地面积补偿的话,他们得不到一分钱的补偿。

“现在江西的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每亩有17元,而湿地生态补偿却没有,这不合理。只有对湖区群众进行生态补偿,换取他们让出湿地和湖面,才能够为候鸟腾出觅食和活动空间。建议国家层面出台政策,建立一个公平、科学、操作性强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对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湿地资源所有者、保护者给予补偿,并对湖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作出妥善安排,同时,也要发展地方经济,为湖区群众提供就业机会。”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年华说。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温亚利教授也表示:国家对湿地生态补偿很重视,现在已经建立了湿地生态补偿制度。江西鄱阳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高,是中国最大的“一湖清水”,保护的压力也很大,国家可以选择在鄱阳湖进行湿地生态补偿先行先试,积累经验,特别是在补偿的目的、依据、范围、对象以及标准、方式等方面要制度化。

“补偿标准不能太低,否则,发挥的补偿作用有限,我们普遍期望每亩能够补偿到80至90元左右,这样就可以减少湖区群众对湿地资源的依赖和保护候鸟栖息环境。”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研员刘观华说。

液压试验机厂家

液压试验机厂

济南电子万能试验机哪家好

电子万能试验机